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和资料收集的难度,针对高效节水灌溉多数只涉及田间灌溉部分,不需要过多地考虑水量平衡计算的田间以外的影响因素,因为设计阶段考虑最不利条件就可以,只考虑田间灌溉部分的计算条件得到简化。
运行管理阶段是高效灌溉系统的实际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水量平衡计算的目的是监测和调整灌溉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可以计算出实际的灌溉需水量。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农田都能够得到适量的水量。同时,通过定期的水量平衡计算,可以评估灌溉系统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水量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分析是灌溉水源水量分析的基础。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灌溉水源的总供水量与灌溉总需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其中,总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雨等,总需水量则包括农作物的耗水量、土壤蓄水能力和渗漏损失等。通过对总供水量和总需水量的测算和比较,确定灌溉水源的供需平衡关系,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灌溉水源。
规划设计阶段
高效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是确保农田得到适量水源供应的重要环节。水量平衡计算是评估灌溉系统所需水量与水源供应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准确计算水量平衡,可以合理规划和设计灌溉系统,确保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保障农田生产的产量和效益。
一般地,水量平衡计算的公式如下:
(1)
其中,I (Crop irrigation water demand)为作物灌溉水量是农田所需的净水量,mm;Lt(water transmission loss)为输水损失是指灌溉系统中水源输送过程中的水量损失,mm;ETc(Crop Evapotranspiration )为作物蒸发蒸腾消耗水量,mm;它是指农田作物蒸腾和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所造成的水量消耗,Ll(Leakage loss)为深层渗漏损失是指灌溉系统中水分渗漏至地下造成的水量损失,mm。(实际上,存在有一个时间的单位为一天,左右边都有 “d” 省略了)。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和资料收集的难度,针对高效节水灌溉多数只涉及田间灌溉部分,此阶段计算,无法也不需要考虑来水量(注:高效灌溉属于田间灌溉系统,设计时不包括田间外的供水渠系和管道),不考虑输水部分Lt,令Lt=0;在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时,无论是局部灌溉或全面覆盖,Ll =0,即:深层渗漏损失很少,几乎为零;确定合理的净灌溉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