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机作为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首脑和灵魂,越来越多的被种植朋友所青睐,用客户的话讲:方便、省事、省心还节约费用,农业提醒您,水肥一体机虽好,但是日常的维护清洗也很关键哦!
智能水肥一体机使用注意事项:

1、为防止肥料残液对施肥机、肥泵、阀门、管道等腐蚀,也避免影响施肥的精度,农业建议您在施肥前后一定要对设备进行清洗;
2、农业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必须配用相应的带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保护功能的启动保护器。
3、设备启动运转后,应进行监视检查,确定电压、电流、出水量、管路密封、滴水元器件出水情况等,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每个作业季节前,应检查该设备上的水表、压力表、接头、三通、滴水原件等工作部件有无裂纹、变形和堵塞。
5、影响该设备安全的部位切忌改装。

水肥一体机组成:
刨除手动水肥一体机不谈,一般智能水肥一体机由主控系统、电磁阀接入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吸肥管道系统、吸肥泵动力系统等部件组成。该款智能施肥机在进口施肥机的基础上,根据所能实现的功能设计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水肥一体机让我们的使用者更方便操作、简单易学。水肥一体机选用国内比较稳定的工业PLC和液晶显示屏,施肥机界面简单直观、设备稳定可靠、省水省肥省人工。
水肥一体机使用方式:
通常一般的智能施肥机都有三路吸肥通道(可以单独订制4-8路),使用时将A肥、B肥和酸液分别倒入三个吸肥通道对应的三个肥料桶中,主管道通水的情况下,打开注水管开关,将清水通过进水端打入机器;肥料桶中的肥料,通过机器自带的吸肥泵打入机器中,和机器管道中的清水混合,再通过施肥机中的出水管作用于滴灌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智能水肥一体机能实现那些功能:
农业水肥一体机可以随时查看灌溉时间和记录信息、灌溉程序信息、当前灌溉信息、每日灌溉信息、灌溉阀信息、加肥器信息等;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灌溉施肥的次数、时间、灌水量、施肥量等,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养分需要,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实现少量多次;更高功能的可以单独订制。
水肥一体机的日常维护:
1、正常维护
检查水肥一体机的每个部件的情况,定期对一些螺丝进行加固,也要对带丝扣的配件和管件进行检查加固。应始终保持施肥机表面的清洁,注意擦拭面板时应选用质地柔软的材料进行擦拭;
2、主泵的维护

1>智能化水肥一体机采用不锈钢工业水泵。正式使用前,测试水泵的转向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接线顺序调换即可;
2>设备启动运转后,应进行监视检查,确定电压、电流、出水量、管路密封、滴水元器件出水情况等,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3>夏季闷棚时,请把施肥机移到棚外(注意防水、防晒),否则棚内高温造成电器件及管道老化,影响其使用寿命;
4>水泵长期运行,会出现磨损,需及时更换零件轴承,进行系统的检查;冬季使用完毕后,水泵、流量计需要放水,防止天气太冷结冰冻裂。流量计下面有活接拧开放水即
可;施肥泵下面有排水口,用扳手拧开放水;
5>注肥系统的过滤器应经常清洗,周期应视水质情况而定,一般每星期清洗一次为宜,如发现过滤网有损坏情况,应及时更换。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根据作物需求,对水分和肥料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使水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面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它的意义不只是节水节肥、环保高效,更重要的是,它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所起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耦合的原则,将作物总灌水量和施肥量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分配,制定灌溉施肥制度,包括基肥与追肥比例、不同生育期的灌溉施肥次数、时间、灌水量、施肥量等,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养分的需要。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优势,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实现少量多次、提高养分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及时对灌溉施肥制度进行调整,保证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