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让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的同时,中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智慧应用走进田间地头。
无土栽培、自动水肥管理、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10万平方米、8米多高的玻璃温室里,一排排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行走其中仿佛置身番茄森林。这里是北京首个智慧农业设施试点,这个京津冀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国产智能连栋温室,首批产量预计达到700吨,超过普通设施农业。该试点项目,仅仅是北京发展智慧农业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按照《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方案》的一环线三片区空间布局,北京将构建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将达到5000亩。

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无人车,开沟、除草、打药、采收全程机械化……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打造的智慧果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遥感等新兴技术,帮助农户种桃。在数据的精确指导下,精耕细作、准确施肥、合理灌溉取代了粗放经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机械完成浇水、施肥等作业。通过电子眼机械手智慧脑呵护大桃成长,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桃,使得京城市民和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及时品尝到平谷鲜桃。智慧赋能,不仅有效提升大桃的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还持续改良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包括智慧畜牧、智慧水产等在内,如今,北京通过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园区,以点带面,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应用,引领带动智慧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限制,对丰富北京市淡季农产品供应、确保首都菜篮子高效、安全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了一批本土化品牌,使越来越多的营养又健康的农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也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原来至少需要10个人、六七台车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青龙山灌区管理站洪河分站站长何景伟说。
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的江水灌溉面积近18万亩。为解决灌区闸门距离远、数量多、难监测的问题,今年青龙山灌区管理站洪河分站首次应用灌区标准化管理平台,在14个泵站闸门安装实时数据监测及信息采集设备,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软件远程监测并调节泵站水池水位、进站压力等,还可以进行图像监视,泵站无人也能正常运行。
智能化管理平台水位调节精度能达到厘米,以往用肉眼粗测,误差比现在大多了。青龙山灌区管理站洪河分站工作人员杜春源说,运用这个平台,只要输入一个数据,就可以由自动控制设备启闭闸门;监测数据还可以形成云台账,帮助工作人员掌握灌区工程运行规律,在气候异常年份更好地制定应急预案。

在山东,智能传感器24小时监测大棚温湿度,种植大数据指导农户及时调整种植环境并精准滴灌……中国联通打造的物联网创新应用大棚保,助力3万多农户的农业生产。在重庆荣昌区,生猪大数据平台实现生猪全链条溯源管理,累计接入生猪结构化数据超300万条。
把推动产业兴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说,通过提供智慧种植、智慧养殖、农村电商、智慧乡村游、农业大数据、农产品溯源等一系列服务,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聚焦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下一步要从智慧种业、智慧农田、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能农机和智慧农垦七个方面进行全面突破。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应用。
数字乡村建设
让农民生产生活更方便
用物联网监控作物生长、智慧物流将花卉送进居民家中、用手机通过服务平台咨询农业问题……日益普及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改变和重塑着乡村生产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数字化给乡村面貌带来新变化,助力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涌泉村,插满晚稻的田地里绿意盎然。村民钟艳萍正使用手机APP查看地里的作物长势。哪块地有病虫害了,收到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后,只要跟着导航找过去就能实施救治。
一个手机APP凭啥这么科学精准?钟艳萍说:农田里装上了物联网探头,土壤情况、空气湿度、温度等信息传到大邑县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技术人员再根据数据指导我们。此外,种子播撒、作物施肥也能通过服务平台预定无人机代为操作。借助手机,农民完成农活更省力。
夏橙熟了,卖个好价是橙农关心的事。市场收购价如何?电商销售价和市场批发价怎样?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利用大数据为脐橙产销各环节的价格走势提供市场晴雨表,怎么卖更划算一目了然。
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产业大脑……这些管理手段正是大邑、秭归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创新成果。2020年,包括大邑、秭归在内的100多个区县被列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两年来这些试点开花结果,数字化的农业模式逐渐成型:耕、种、管、收等环节与物联网、无人机遥感等新技术相结合,田间管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靠一部手机、一个系统辅助农业生产,同时还意味着农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不断加快。6月,人社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出现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身影。浙江工业大学文化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石东坡指出,该职业既是农业技术员的升级版,又是数字化服务的专办员,是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融入乡村经济的必然,也是农业农村积极拥抱数字化的体现。
专家认为,数字乡村不是简单地将技术运用于生产生活,更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进而促成农业农村转型升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霍鹏认为,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能够催生出兼具高生产率、强预测性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系统;社会服务数字化使高质量公共服务尽可能覆盖到农村,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