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著)、 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
|  当前位置:
现代灌溉实用技术 - 灌溉制度,灌溉计划和灌溉决策
来源: | 作者: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11-29 | 1805 次浏览 | 分享到:
灌溉制度、灌溉计划和灌溉决策是灌溉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需要搞清楚的。一个比较简单且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如下:


作物需水量:灌区内的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设置适宜的灌溉方案。例如,旱地作物在生长初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促进生长,而在成熟期则需要降低灌溉量,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颜色。


土壤条件和排水情况:灌溉计划还需要考虑土壤条件和排水情况。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需求均衡,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根据土壤情况设置适宜的灌溉流量和时间。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灌溉计划的一个因素。例如,当天气比较炎热干燥时,需要增加灌溉量,以保持土壤湿度;当雨水充足时,需要减少灌溉量,避免因过多水分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管理人员和设施:灌溉计划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管理人员和设施情况。根据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设施条件制定适宜的灌溉计划,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


总之,制定灌溉计划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确保设置的灌溉时间、流量和量都是充足、合理的,从而保证农作物顺利生长,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灌溉决策


灌区的灌溉决策是指在灌溉管理过程中,对灌溉活动进行判断和选择,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和分析,做出最优的决策。灌溉决策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水资源量、土壤水分状况、气象条件、作物需水量等,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


灌区层面的灌溉决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灌溉制度和灌溉计划,确定灌溉工作的总体要求;


收集水文、土壤、气象等资料,根据灌溉需要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确定实际情况;


确定各种决策方案并对应用效果进行预测、评估,制定灌溉方案,包括灌溉时间、灌水量等;


按照灌溉方案进行实施,并实时监测和调整灌溉规划和灌溉方案;


对灌溉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制定和调整灌溉决策。


通过灌溉决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用水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层面的灌溉决策是确定实际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它们是灌溉工作中关键的决策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确定土壤性质:不同土壤的保水能力、渗透性和蓄水量都不同,需对土壤进行分析和测试,以便准确掌握土壤水分状况,从而决定灌水量和灌水时间。


确定作物需水量: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量及水的蒸发量,确定灌水量。一般来说,在幼苗期、开花及果实膨大期作物需水量大,应适当增加灌水量。而到了成熟期,作物虽然仍需水,但需求量会小一些,可以适当减少灌溉。


确定气象因素: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到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例如,在天气比较炎热干燥时,作物需求水分较多,应增加灌水量;而在高湿度和多雨的天气,需求水分较少,可以减少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