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著)、 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
|  当前位置:
现代灌溉实用技术-作物模型发展历程
来源: | 作者: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12-01 | 10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物模型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等方法,对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和仿真的工具。随着人类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不断关注,作物模型成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种植、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工具。下面是作物模型发展历程的主要事件:


PCSE模型的主要事件有以下几个:


1.开发初期:最初的PCSE模型被设计用于模拟小麦、大豆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2.开发国际化:近年来,PCSE模型已经被应用到全球范围内,例如在欧洲、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等地。


3.应用范围扩大:PCSE模型现在可以被用来模拟许多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包括水稻、番茄、甜菜等等。


4.社区开发:为了更好地支持PCSE模型的使用,相关源码共享社区在github上已经成立。这些社区的成员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并为新用户提供支持和指导。


作物数字模型发展的历史证明,通过对作物生长情况的模拟和预测,提供关于灌溉决策的重要信息。作物模型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状况、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以及预测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如气温、湿度和降雨等。


在基于作物数字模型的灌溉决策中,一般会采用基于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方法进行灌溉调度。通过作物模型模拟出作物的需水量,并结合土壤水分状况、降雨情况等因素,来判断当前土壤水分是否足够满足作物需水量。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需要进行灌溉补给;如果水分充足,则可以进行适当减灌或不灌溉。


历史已经证明了作物数字模型对于灌溉决策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农民更科学地进行灌溉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