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养殖生产作业环节,摆脱人力依赖,构建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改进农业生产工艺,进行农产品差异化生产。
传统农业产业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各链条的行情风险无法因为品牌溢价而避免。
标准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品牌才能有溢价的空间。规模化就是将产业链模式复制放大,取得规模效应。
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方式,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因此这一模式被国家大力推广。初次之外,智慧农业也推动了农业的“三化”发展。
智慧农业如何改变
一是要加快易用、实用APP的开发
实用APP的开发,建议模拟不同的养殖场景,按照养殖全过程设置重要节点和参数,按照农民的养殖习惯优化应用流程。
二是要打通生产和经营的通道
打通生产和经营的通道,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扁平化”,借助在线传输方式,让消费者与养殖现场建立关联,无论是水产品质量追溯,还是养殖现场视频调阅,甚至是水产养殖众筹,都可以大胆尝试。
三是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
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实施移动互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创建“互联网+”示范养殖场、养殖能手等行动,大力推广信息化养殖理念和技术,加强用户体验,大规模提升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
四是要积极实践互联网思维
积极实践互联网思维,启动水产信息化服务市场,借用打车软件等先进的运营思维,合理配置盈利点,前端推广多采用免费、补贴等手段,让农民享受到实惠,再从水产养殖的其他环节找回企业收益。
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
农业业态是指多元要素融合而成的不同农产品(服务)、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由于农业资源要素的多元性,近年来通过不同方式的资源融合,已催生出服务型、创新型、社会化和工厂化等多种农业新业态,各种业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通过产业链的横向拓宽,产生了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阳台农业等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01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休闲农业整体进入成长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面临转型升级。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已呈全面发展态势,产品日渐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利润加速增长。但市场远未饱和,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预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将超过80亿人次,远高于现阶段年接待22亿人次的规模。
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休闲农业的竞争将逐渐加剧,一些起步早、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周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已显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