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著)、 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
|  当前位置:
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简介
来源: | 作者: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04-12 | 17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拿到一个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案,最粗略简单的评估是看其轮灌组流量,同种作物同种种植模式(株行距),生产性统一管理的情况下,每个轮灌组流量越接近,就说明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案越合理。而如果一个系统内有多种作物,轮灌组划分有个大原则,同一轮灌组内不能有不同种类和管理模式的作物,如果出现,不管轮灌组流量哪怕是像整除出来的那么平均,都可以让重新设计了。

首先,拿到一个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案,最粗略简单的评估是看其轮灌组流量,同种作物同种种植模式(株行距),生产性统一管理的情况下,每个轮灌组流量越接近,就说明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案越合理。而如果一个系统内有多种作物,轮灌组划分有个大原则,同一轮灌组内不能有不同种类和管理模式的作物,如果出现,不管轮灌组流量哪怕是像整除出来的那么平均,都可以让重新设计了。水肥一体化



轮灌组的作用是将整片地块划分成若干小区分批灌溉,最大程度的降低系统成本。举个例子,有50个人一天10小时活动时间内需要供应3个馒头以保证正常行动,蒸一次馒头需要1小时,需要置办一口锅,就有很多种规格的锅可选,最省事的就是买一口一次可以蒸240个馒头的大锅,但是成本肯定是最贵的。而把50个人分为10组,每次蒸15个馒头给5个人,这样10小时刚好满足所有人的供应需求且锅最小最省钱。这个分组就是轮灌组的意义。


当作物种植模式确定,选用的灌水器(流量,灌水器间距,毛管间距)确定时,一个系统的最大轮灌组数量和流量取决于两个因素-1,作物最大需水量,2-系统单日运行时间。


作物需水量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一般而言如果有农学专家提供最为合适,单受制于目前技术,相关资源获取渠道的普及程度,很多情况下无法直接获取。专业的数据计算是需要很多相关实测数据支撑,无论是获取难度还是计算程度均相对复杂(有兴趣者可搜索查看国际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彭曼公式)。



因此,国家规范给出了部分耗水量的参考值,这也是目前设计人员常采用的数据。



数据来源-《GB/T 50485-2020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耗水量对系统的影响是耗水量越大,则系统流量越大,管网和相关设备尺寸规格变大,致使成本造价增大。如果耗水量小了,会因为系统设计流量小,导致旱季供不上水的问题。


系统单日可运行时间是影响系统轮灌组数量的另外一个因素。也是项目前期基础数据的重要一项,如果非自动化控制,则系统的日最大运行时间即为管理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长。如果是自动化控制,因操作可自动进行,理论上一天24小时均可利用,但根据《GB/T 50485-2020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单日最长运行时间不可超过22小时。


当耗水量和运行时间确定后,最大轮灌组数量也就确定了,这里有一个常见误区,有些设计人员会将灌溉频率设计成一天一次,而甲方会提出实际灌溉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几天甚至一周一次,灌溉时间较多,要求增加轮灌组以减少系统造价。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当灌溉间隔增加,耗水量亦随之叠加。如有兴趣可以根据国标规范里面的公式自行推导,会发现最终轮灌组数量并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