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位名叫弗兰克(Frank)的科罗拉多州的农民发明了一种水力驱动,自动转圈,上边悬挂喷头的灌溉机具,取名为中心支轴式灌溉机(Center Pivot)。后来这种机器的生产权售给内巴拉斯加州的伐利公司(即现在的维蒙特)。其优点是自动化程序高,灌溉劳务成本非常低;地形适应性强,不需要平地。缺点是土地利用率低(约78%)。60年代后,这种机器在地广人稀、地势不平坦的美国中部农业区科罗拉多、内巴拉斯基、堪萨斯广泛推广开来。
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中心支轴式灌溉机的喷头由摇臂喷头改为低压微喷喷头,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此后,水力驱动也逐渐改变为电力驱动,可靠性越来越高。目前,美国总灌溉面积中,约31%采用中心支轴式系统灌溉。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后来又开发出平移式灌溉机(Lateral Moving),但使用并不多,因为成本较高,维修不方便,能耗太高。
尽管灌溉的用水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但对于十分干旱少雨的地方来说,仍是不尽人意。因为灌溉要全面积湿润,植物颗间的蒸发基本上是无效的水分损失。
今天滴灌系统的前身出现在19世纪晚期,阿富汗人用未上釉的粘土管道系统进行的试验。1913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 E.B. House 进行的研究表明,可以直接针对植物的根部区域进行缓慢地灌水。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研究人员设计了基于多孔管的控制灌溉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现代滴灌技术的前辈。40年代末期,一位叫希姆克•伯拉斯(Symcha. Blass)的以色列农业工程师在英国发明了滴灌技术。50年代,他将此种技术带回以色列的内格夫沙漠地区,应用于温室内灌溉。从60年代初开始,滴灌在以色列、美国加州得到广泛推广,主要应用于水果及蔬菜灌溉。滴灌的用水效率高达90%以上,主要归功于无输水损失,管理好的话可无深层渗漏,无地面径流损失,直接入渗于根区使得植物棵间蒸发损失非常小。除用水效率非常高外,利用滴灌系统施肥,其效果更佳。可根据植物不同生长期需肥要求,准确地随灌溉水施入不同的肥料,可使植物生长于最优水、肥环境中。采用水溶性肥料后,滴灌不只使植物产量提高,节约水资源,而且可大大提高植物品质。
20世纪,灌溉、滴灌技术除在农业上得到空前发展之外,庭院园林绿化上也广泛采用。草坪灌溉多用地埋式灌溉技术,采用地埋式,主要出于景观美化的目的。
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及研究人员开始探讨地下滴灌技术(简称SDI),将滴灌技术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无地面蒸发损失)。SDI也有应用于草坪灌溉的,但取得较好效果的报告不多见,推广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