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著)、 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
|  当前位置:
现代灌溉实用技术 - 灌溉制度,灌溉计划和灌溉决策
来源: | 作者: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11-29 | 1801 次浏览 | 分享到:
灌溉制度、灌溉计划和灌溉决策是灌溉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需要搞清楚的。一个比较简单且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如下:


灌溉水量:洋芋、豆类等小灌面积作物一般按照土壤墒情等基础供水量进行灌溉,选取适宜的灌溉水量,控制用水,减少水分损失及防制土壤盐碱化等方面需要合理分析和掌控。


土地质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会直接影响到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对土壤的不同要求制定灌溉管理政策,尽可能保证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盐碱化等问题。


气象条件:气候和季节条件会对单一种作物的渗漏、蒸发和表土蒸发等营养条件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例如,在夏季需按照地区降水条件和气温旬日变化等特点协调浇水的时间和灌溉水量。


单一种作物的灌溉制度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土地质量、气象条件等因素总结出来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持续观测、调整和优化,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出。


节水灌溉制度是指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灌溉用水量,实现节水灌溉的一套规范和操作流程。制定节水灌溉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在制定节水灌溉制度的基础上,节水灌溉定额则是在具体灌溉计划实施中,按照单元面积的用水量制定出的指标。它是指在给定灌溉制度下,每亩地需要的灌溉水量。一般情况下,定额会考虑到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物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期的灌溉需求,制定出适当的定额标准。


因此,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灌溉定额是密不可分的,灌溉用水必须按照制定的节水灌溉制度进行,同时根据定额标准合理分配灌溉用水,才能真正实现节水灌溉的效果。节水灌溉定额可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灌溉用水,减少用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


灌溉计划


灌区层面的灌溉计划是根据灌溉制度,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灌溉管理计划,用于指导、控制农业用水的分配和利用。灌溉计划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设立灌区和灌区管理员,建立灌溉组织管理机构;


制定灌溉定额和灌运方案,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确定灌溉输水设施和水源,保证水的供应和灌溉效率;


制定灌溉解决方案和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异常气候等情况;


建立和完善灌区管理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灌溉数据和问题反馈,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整。


通过实施灌溉计划,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水资源的环境和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制定灌区的灌溉计划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情况:灌溉计划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包括水源、水量、水质等方面。根据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并且要预留一定的水源备用,以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