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著)、 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
|  当前位置:
农业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异同及其融合发展
来源: | 作者: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10-25 | 1826 次浏览 | 分享到:
说到农业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许多人无法分辨其中的差异。这里将深入的介绍并探讨其中的微妙差别,同时从内容区别上做初步探讨。仅仅在概念和内容上去区分,不解决实际问题,意义也不是很大。诸如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数据化,应该如何去区分它们的边界和内涵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在一个点上,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数字化区别就很大,就是它们的应用目标是什么,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有助力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产量或者农业的生产效率。

阶段并未完全实现,还处于加速发展的成熟期,预计20年后,农业信息化的才能达到70%普及率。

农业4.0是数字技术为王的数字农业阶段,显著特点是信息流全面数字化,设备运行无人化,农业生产的数字孪生模型普及,人工智能大量应用,它是对数字技术的高度集成,生产力的高度提升。数字农业的发展以遥感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关键,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农业服务,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是农业数字化走向现实的必经之路。从农业信息化到农业数字化的跨越在时间维度上很难分清界限,农业信息化的后期与农业数字化的初期几乎是重叠的。然而,农业数字化与农业信息化有着本质的差别,从农业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跃进对技术进步的要求更高,既要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协同,还要求数据信息与动植物生长模拟,全产业孪生数字模型等能够精准匹配现实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农业生产完全实现数字驱动的,自主决策的农业生产现代化,这将是一个数字技术为王的终极农业阶段,数字农业阶段的实现即达到数字化技术70%普及率,预计将要到50年以后。

20220811

3. 农业自动化

农业领域的自动化技术发展远远早于信息化。农业自动化就是应用自动控制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的机械化实现了用机械动力和电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以机械设备代替人的劳动工具。70年代以来,农业逐渐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遥感等技术,实现部分生产作业和管理自动化,取得了提高作业质量、效率、同时安全和省力效果。农业自动化已经应用于耕耘、栽培、收割、运输、排灌、作物管理、禽畜饲养等过程和温室的自动控制和最优管理方面。

例如:耕耘、栽培、收割和运输自动化。在这方面主要是采用高速、宽幅和自走式农具,利用液压控制、自动快速挂接、自动监视和自动显示故障。

在农业自动控制系统中,除了以机械、流体为主的执行机构外,传感器和自动化仪表起着决定性作用。简单来讲,自动化传感器或仪表的职能是负责测量农业现场的各种参数,例如温度、压力、电流等等。并作为反馈信号来调整输入,完成自动闭环控制。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表所测量的信号也由以前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接下来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传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更多地普及。

以作物灌溉系统为例,灌溉计划主要涉及到何时灌溉和灌多少水的决策问题。目前,大多数灌溉调度系统及其相应的自动化控制都是固定时间进行灌溉。自动灌溉系统(定流量或变流量)的核心是它的执行单元实现控制灌溉时间和流量,大多数灌溉系统使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