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在行为驱动力
利益耦合是智慧农业领域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合作共赢的稳定形式。政府负责做好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鼓励精准播种、智能灾害预警、无人机、GPS、北斗卫星导航等各种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并且覆盖农业产业的多个环节,从而取得良好的执政成绩。涉农企业、科研人员、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为农户提供相应的生产资料和科研支持,帮助农户做好智能化施药、智能化灌溉、智能农机装备驾驶等精准作业,提高农户的工作效率和农业生产利润。
智能水肥一体化
三、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
1、强化政府政策引领,提升政府顶层规划设计的前瞻性
政府的最主要职责是政策支持,政府的导向和推动是智慧农业深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因地制宜地进行政策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1)统筹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要及时将智慧农业发展纳入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农情,科学制定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各项保障政策制定、制度支持和项目建设,动态调整相应的细则。
(2)健全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农业发展机制
建立智慧农业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智慧农业项目在建设用地、税费减免、信用贷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智慧农业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实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保障智慧农业的财政支持。
(3)加强对智慧农业项目的研发推广支持
加强对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人才的培育,建立健全智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确保热爱“三农”、技能过硬的技术型新农人资源得到足够的激励,主动投身智慧农业建设,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探索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智慧农业项目试验区,将数字技术贯通农业全产业链。加强对涉农企业、科研院所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力度,试行“先转化、后按比例共享收益”制度。
2、以新基建为着力点,补齐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1)分步实施,平衡“旧”与“新”
智慧农业建设需平衡好新基建和已有基建之间的关系,先确定智慧农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再进行系统部署,在已有基建基础上,辅以必要的新基建投入,使实际的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效益达到最优。在逐步投入新基建的同时,还需注重提高涉农数据的利用率,建设智慧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汇集已有数据和新数据,做好数据的持续更新迭代,适时进行数据开源,为相关部门做好智慧农业科学决策以及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智慧农业新基建的不断迭代升级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