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著)、 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
|  当前位置:
农业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异同及其融合发展
来源: | 作者: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10-25 | 1831 次浏览 | 分享到:
说到农业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许多人无法分辨其中的差异。这里将深入的介绍并探讨其中的微妙差别,同时从内容区别上做初步探讨。仅仅在概念和内容上去区分,不解决实际问题,意义也不是很大。诸如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数据化,应该如何去区分它们的边界和内涵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在一个点上,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数字化区别就很大,就是它们的应用目标是什么,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有助力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产量或者农业的生产效率。

/关控制器。对于作物生长要求的变时及滞后和变系统参数的灌溉情况,这些控制器不能给出最优结果。

农业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现代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工程理论等,主要包括农业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此外,还有综合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微机控制技术,研究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动化节能与降耗技术。

早期的农业机械化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只是用农机及其机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出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中开始转向操作自动化,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释放出来。然而,自动化的内涵和外延要远高于机械化,除了支撑机械化,信息化驱动下的农业还有更高的智能阶段需要跃进,后来发展到在农业机械上加装信息通讯和处理系统。

4.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信息化原来的本意是将农业生产单元(企业或农户)生产过程中,一开始是把原来记录在以纸为主的介质上的信息,有选择性的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中。早期的管理系统名称叫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农业领域应用是AMIS,即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收集和加工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可根据管理的项目而建立,在数据库支持下进行与农业相关的事务处理、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管理,提高农村政务运行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水平。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4.1. 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

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如农田灌溉工程中,水泵抽水和沟渠灌溉排水的时间、流量全部通过信息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农产品的仓储内部因素变化的监测、调节和控制完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畜禽棚舍饲养环境的测控和动作完全可以实行自动控制或遥控。

4.2. 流通过程的信息化

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是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络和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试点。对农产品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可以提供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生活等信息的网络体系,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解决分散的小农生产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把农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发展;把强优农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跨国竞争的巨大优势;可以进行网上贸易,直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