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点抓产业?因为我国现处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起步期,除部分农产品或细分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外,大部分单品和细分领域发展不够成熟,在有限的资源下,优先发展县域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更为有利。特色优势产业原则是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需要对县域和整个产业进行综合考量。
但并不是以县域为单位,主抓重点产业,就一定能建好全产业链的。
首先,产业链必须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因为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必须要在供应链上拥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或者自身就具有强大的产业资源。容易走偏的一种模式是简单的选择本地现有基础强的单品产业,比如某种粮大县,现有主粮(比如说水稻)产业基础最强,但是我国在粮油方面的全产业链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你还要在当地发展稻米全产业链一没有竞争力、二没有前景。
其次,搭建全产业链一定不能盲目追寻市场热点。比如最近很火的发展也很快的预制菜产业。如果没有通盘考量,没有全产业链视角,看着别人火了,你也去种植,结果你的分拣加工不配套,产品卖不出去,只能低价赔本卖了,即使你上了加工设备,没有品牌、没有渠道、产品没有差异化,依然无法很好的卖出去。
最后,要拥抱数字化也要警惕数字化。现在很多地方产业面临同一个问题是,产品有了,但是卖不出去。这里面,很多人盲目迷信“电商直播”,希望通过搞电商直播从而增加销售渠道,也能把一部分三产附加值留在本地,但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电商直播,很多地方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搭建起来的电商体系,最终变成了仓库。
农业全产业链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
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这决定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最重要的依旧是“联农带农”。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就是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及育种公司、农资供应、科研团队、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贷款担保等主体一体化打造,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此为载体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让农民多环节就业增收。